2025年8月6日星期三

曾庆彪的《市场学》读本与“新零售”概念

       最近,应“未来生物”温哥华团队的邀请,参加了他们的一次企业和产品的推广活动,在简介公司发展历程里,提到”新零售“阶段的启动,作为研究商企的学者,就顺着聊一下这话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消费需求的持续升级,“新零售”这一概念逐渐走入大众视野。中国互联网商企大咖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2016年提出的“新零售”,强调的是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以数据驱动的方式重塑人、货、场的关系。这一模式不仅改变了传统零售的运作方式,也重新定义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在我看来,新零售最大的特点是打破了线上与线下的界限。消费者不再局限于在实体店内选购商品,而是可以通过APP、扫码、AR试穿等多种方式,实现个性化、智能化的消费。比如中国首家以数据和技术驱动的新零售平台”盒马“,通过重构零售产业“人、货、场”,打造了“盒马鲜生”、“盒马X会员店”、“盒马奥莱”等业态,致力于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超市、餐饮、物流、数据整合于一体,不仅提升了运营效率,也极大地方便了顾客的生活。

      同时,"新零售"也代表了一种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商业理念。数据成为了最核心的生产要素,企业能够通过分析用户的购买习惯和偏好,精准推送商品和服务,真正做到“千人千面”,提升用户粘性和满意度。

      当然,新零售也面临不少挑战。开发技术投入成本高、供应链整合难度大,以及对传统零售人力的冲击等问题,都需要在发展中不断探索和优化。但无论如何,新零售的出现无疑是一种创新尝试,也预示着未来零售行业将更加智能、高效和以人为本。

       总体来说,我认为“新零售”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它推动我们重新思考如何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如何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面对这一市场趋势,作为市场活动的参与者,无论我们是消费用户,还是
商品和服务的运营者,都要学习和体检这种市场零售的革新和转变

       为此,我在加拿大V3商学院开设了《V3商企人才培养Vx方案》应用五大核心场景,助力商企业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培训内容包括:1.      建立数字化人才团队:如何提升核心人才数字化能力水平?2.多层级产品经理培养:如何满足不同职位级别产品零售需求?3. 攻克商企运营难题和痛点:如何帮助产品及运营团队有效应对业务运营难题?4.  提升多角色数据能力:如何根据不同的工作需求选取最适合的培养方案?5.管理及战略视角赋能:如何培养高阶产品经理和管理者提高领导力和管理水平?

         欢迎对“新零售”概念有兴趣的朋友一起学习和研究,查询报名电话:604.710.7389
电邮:office@veuniversity.online

          最后,推介一下曾庆彪商學博士的两本有关市场学的读本:《漫谈市场学》和《现代市场学概念》.....以下是这两本书的自序:

九十年代中,我留学澳洲,修了几门有关市场学的研究生课程,特别是那门市场学理论,总想分享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就起稿了一本《现代市场学》发至南开大学出版社探路出版,也源于出版业务市场化,稿子就搁置了。一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体现了海内外市场工作后,也回想了在香港留学时学习的那门《市场学原理》后,我把自己那本《现代市场学》稿重新编排,分别编写了两本有关市场学的著作,一本就是这本《漫谈市场学》,另一本就是《现代市场学概论》。

市场学作为一门学科,已经不再是学术领域的专属,它无处不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我们每天早上打开手机看到的广告,到我们在超市里挑选商品时的细微心理,都与市场学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许多人可能认为市场学是一门艰深的学问,需要通过复杂的理论和公式来理解和应用。

《漫谈市场学》试图打破这一误解,以通俗易懂、轻松愉快的方式,带领读者走进市场学的世界。本书的最大特点,是将复杂的市场学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相结合,通过轻松的对话和生动的故事,使得本来枯燥的理论变得亲切可感。这不仅适合市场学初学者,也能为那些希望拓宽视野、提升思维深度的读者提供启发。

市场学的核心在于理解需求、产品、消费者行为和市场趋势,而这些要素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见。本书通过对这些要素的深入分析,帮助读者发现潜藏在普通事物背后的市场学规律,带领我们一窥商界背后的思维方式。

本书不仅局限于传统的市场学概念,还结合了现代社会中快速变化的趋势,比如互联网经济、数字营销和品牌建设等,通过与时俱进的内容,为读者展示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元的市场世界。

在这里,我不谈高深的理论,而是用平易近人的语言,帮助读者从自己的生活出发,理解市场运作的基本原理。通过这本书,你不仅可以了解如何分析消费者心理、制定有效的市场策略,还能学习如何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做出更加明智的消费决策。

希望这本《漫谈市场学》能够为你的市场学之旅提供一个轻松、有趣且富有启发性的起点,带你走进一个充满机会与挑战的市场世界。

编者简介

曾庆彪教授,硕士生导师及研究院客座教授,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获澳洲圣母大学商学硕士并修读澳洲国立大学博士研究课程,后移居加拿大并获美国大学奖学金完成哲学博士学位。在加拿大从事教育、理财、媒体推广和电讯等行业,在矿业、环保、房地产、互联网产业、老年福利等领域及文化艺术交流项目中任学术研究顾问。热心社会公益活动,热爱文化艺术,自幼从名师习书画至今,诗文与美术作品多次获奖,发表出版多部专著 

欢迎热爱生活,想对现代市场学进一步了解的朋友订购,加拿大查询电话:6047107389

电邮:office@veuniversity.online


2025年1月26日星期日

温哥华除旧迎新:金蛇送福

刚对2024说再见!2025迎面而来!

现在又过新年了!

农历新年的中国年呀!应几个庆新春的活动邀请-写“福”字,送“福”字!

迎春“写福”活动是一种传统的华厦民俗活动,通常在春节和元宵节等春节活动里进行。人们通过写“福”字或相关的祝福语,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和祈福之意。这个活动的形式和意义因地区和文化习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其核心目的都是祈求平安、健康、幸福和好运。


再回顾一下枫昧传媒皕石龙年的2024艺术活动,首先,年初,曾庆彪应“北京黄宾虹书画院和人民书画艺术名家网”邀请,参加“精品收藏,书香文渲 - 2024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龙年中,曾庆彪获评”中国实力书画家“,在秋季的时候,曾庆彪书画作品入选海外华人华侨书画展......





值此机会分享曾庆彪老师大通国画班学生作品,以及去年积极参与少年艺术大赛全球华裔少年中华文化创新大赛大通国画班学生参赛成绩

在此,恭喜所有获奖学生们,继续努力加油!在新的一年更上一层楼!

再预告一下:加拿大VEU艺术学院与大通学堂合作的金蛇送福活动......

加拿大VEU艺术学院,大通学堂,V3教育城 金蛇送福




2024年7月7日星期日

枫昧诗一首:热浪来

【枫昧诗一首】


热浪来

题记:甲辰小暑日有感


是因小暑光临

都说

小暑至

盛夏始


是因人工智能的来临

伟大的时代

日长盛夏开

灼灼照田垓

燥热

蝉鸣

更盼着大暑的

来临


是因今天的小暑

在温带里

热浪来了

祈求着

避暑


感恩

那一柳春风

渴望着

一股暖流

在寒流的磨练下

不畏大暑的滚烫

迎接着

大寒的惠临


甲辰小暑日,于温哥华




2024年6月2日星期日

2024年的第一篇博文

《 可爱的童心》

    六一了!

    每年都有一个六一儿童节,可2024年却只有一个!

    我与每个拥有童心的大小朋友们一样过节了!

    这是2024年了!

    时间过的真快!可还是说:从前慢!我说:让我回顾一下吧!

    当2024年新春到来的时候,我.........

时值甲辰龙年,大年初一,恭祝大家
龙行龘龘! 前程朤朤!新春快乐!

    枫昧应温哥华诗人心漫杂志社之邀,在欣欣向「龙」的日子里, 观看正在播出的CCTV全球爱华诗歌春晚-诗人心漫杂志社国际会场- 主题:爱、温馨、家庭、孩子和老人。

    这是由诗人心漫杂志社执行团队承办、海外众多团体和个人奉献爱心和才华、弘扬华语文化传播、助力全球文明倡议、家庭社会与自然和平和谐理念、人类共同价值观的诗歌文化盛宴。谢谢!

海外朋友可以选择从YouTube 观看:

中国国内朋友可以选择Kuaishou 观看

​写了一首【枫昧贺岁诗】

年味花城
文|枫昧(加拿大)

祈盼着
鲜花满城
你是羊城,又是花城
立春后的年晚
花市迎春
让百花掛心头
让桔子寓吉祥
让花街表心意

我"行花街"
你"逛花市"
满城大街小巷
有喜气盈门流年牌坊
洋场十里的花海
年桔,水仙,桃花争宠
百合,玫瑰,芍药争艳

花香壮阳了瑞气
花香驱挤了晦气
祈愿着新春
富贵平安发财
吉祥如意顺景
​写于甲辰龙年,广州
附了九幅春节贺岁国画......




    感谢《加華文学》的厚爱在287期上发表了《玉兔龍年西關行


玉兔龍年西關行

題記:甲辰龍年回鄉過年,重遊荔灣故鄉西關勝景感想而作

楓昧


其一:古祠


  

  到

  春

  到

  玉兔呈祥送舊歲

  金龍獻瑞迎新春

  歲歲年年除舊歲

  今載歲暮花滿城


  這個廣場

  曾是我志學之年的夢工廠

  在這裡我為我的夢想起航

  在當年的操場上

  如今

  是羊城名勝

  古祠流芳

  你的勝景

  沉澱著歲月的古香

  你有雕龍畫鳳的瑰麗

  你有魅力輝煌堂皇

  你有來自東方的靈氣


  我為這深沉的韻味

  飛花點綴著

  回憶中的溫馨迎春

  門上錦秀閃爍著

  迷人花城

  活力與光彩


其二:文塔


  天上的文昌星

  矗立在大地上

  為了善良

  為了脫俗

  為了明志


  西關文塔

  在清清的湧邊

  古文玩廣場上

  在雲津閣的筆尖上

  像文筆峰

  祈求著

  文運昌盛

  保佑著

  金榜題名


其三:荔枝灣


  你輕漫漫的走來

  昔日

  年少時玩耍的泮塘

  記憶中

  輕敲著千年的河湧

  今天

  悠悠的綠樹古街旁

  有一塊大石頭

  告訴我

  你是嶺南文化一個港灣


  荔灣小艇

  在油油波光的湧上

  向我輕輕地揮手

  那河畔的榕樹

  蕩漾在我的心坎上

  我悄悄地招手

  我們一起作別往日的淤泥

  結伴放歌夢裏的清泉


  夜色如墨

  你在大戲臺上

  奏起水墨蘭亭

  如靜謐的天空上

  薰染著點點繁星

  一片平靜

  一片祥和

  一片朦朧

  閃閃爍爍


  我們一起看大戲

  我們一起遊博物館

  我們一起逛永慶坊


  櫻桃紅了

  綠了芭蕉

  樹上丹砂勝錦州

  荔灣漁唱

  綠了溪水旁

  紅了荔枝灣

  ——寫於兔年立春,廣州

《枫昧诗一首》不够, 我又多写了几首在枫昧专栏》发表:

玉兔龙年梦羊城之三

:花城书房

文:枫昧


其一: 登越秀山


你是羊城之峰

让我登高

让我远眺

让我怀念


你说

在这

我能瞬间回目

千年


你是龙脉

结穴之奇峰

在你身上

留下了帝王的足迹

伟人之巅

风流人物们的史诗


为你而来

看一下春暖

鸿雁的故乡

看一下美丽的

蓝孔雀

黑天鹅


看一下仙人

的谷穗

为人间留下

五羊胜景


人间

永无饥荒

丰衣足食


其二: 古城墙上的镇海楼


你的故事

或是跌宕起伏

或是扣人心弦

或是让人难忘


城墙里的古树

根深繁茂

诉说着岁月的沉淀

虽是风云变幻

世间苍海桑田

风景人生

我心

依然

慧根魅力



我忘不了

儿时登

"望海楼”

雄镇海疆的“镇海楼”

当龙气在龙脉时

天子

就要威镇山河


当我

在这座博物馆

浏览千年的文物时

像是飞越古今

更有数风流人物的



其三: 美的回忆


我忘不了

这是我年少时

流连忘返的美术馆

如今是

雅韵轩

切茶聚会的好地方


我也不会

错过

这碑廊


眺望着

远处旧电视塔

相思着

小蛮腰


我迈步走出了

越秀山的古城门

奔向

"其味无究"的

北园


然后

我下山了

穿过花城书房

现代正门


我在流花中心

遛达遛达

寻找着

回忆中的来宾


最后

我找到了

地铁

到了琶洲

与五湖四海的朋友

相聚了


辰龙谷雨日,写于羊城

诗意后记与粤韵文促会的朋友在北園聚会



                                   点击链接:《枫昧专栏



    然后,枫昧皕石应温哥华大通学堂之约开了个《大通皕石国画班》

      
 最后,预告一下 世界老年大学联盟 /World Alliance of  Seniors Universities》盟友
加拿大銀青大学国际元物理学院有关元物理哲学概论课程简介:

“元物理”直译自英文的“Metaphysics“,Metaphysics这个词在欧洲语言中源自希腊语,最早是由古希腊罗德岛的哲学教师安德罗尼柯(Andronicus of Rhodes)为亚里士多德的一部作命名,意思是“物理学之上”。后人整理他遗作时,给他所有的手稿按照知识门类做排序,其他手稿之间都有逻辑关系,唯独有这份手稿难以归类。

作为哲学,日本哲学家井上哲次郎翻译为“形而上学”,严复翻译成为“玄学”,实际上原文“metaphysics”是由 meta + physics 组成,meta 源自希腊语前缀或介词 meta,意为“之后”或“超出”。当与英语单词结合时,meta- 通常表示“变化”或“改变”,例如 metamorphic 或 metabolic。“metaphysics”直译的话是“物理学之外”的意思,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指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世界观,或者说是人们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由此可见,哲学本为无用之学,但却是人类根本之学!

就把这字翻译成中文而言,因为哲学本来就是概念、定义、思考的学问,如果词汇不能精准,很容易导致思绪混乱,怎样把哲学词汇以“信达雅”为原则做翻译是具挑战性的。

井上哲次郎不仅是日本的哲学家、还是个汉学家、儒学家,以他对东西方哲学的了解,为“metaphysisc”取了“形而上学”这个名字,也是融入了心血的。“形而上学”这个名称来自于《易经·系辞》中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从理论起源来说,“形而上学”是指超越物理认知的,超越客观世界的一些知识观点。甚至可以认为,人类超出“形而下”这个现实世界的学问,就是“形而上学”——如果摈弃鬼神之类的迷信成分,剩下来的不就是人类对世界、对宇宙、对生命的思考吗?

不过,“形而上学”这词在普通百姓的认知与其命名起始定义虽然有关联,但其实相去甚远。

总之,“形而上学”作为一个哲学词汇,算是一个非常有意思、贴切的舶来品翻译。哲学词汇的翻译相对于那些一般国内没有的物品,如“jeep”翻成吉普的音译,要麻烦许多。

19世纪唯心主义顶峰时期代表人物黑格尔将“metaphysisc”表述为了两层含义。
一种是方法论,即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

    另一层意思是把人类世界的一切知识用一种哲学去全部概括,即把形而上学看成是“知识的汇总”的观点。

    哲学全面概括知识汇总,其实和古典的“metaphysisc”含义近似,所以反而是方法论更加惹人注目,并因为观点唯心成为唯物主义者的主要批判对象。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论,它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是唯物主义的高级形式。

唯物主义哲学观是中国当下主流意识的根基。

辩证法是今天普遍学习、理解并认同的方法论。

    作为哲学观而论,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立的,从“metaphysisc”翻译过来的“形而上学”唯心主义时被唯物主义者强烈批判。因为“形而上学”以“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论”。

    引申到近代中国哲学中来,“形而上学”的朴素本意就被“哲学”词汇代替,反而成为唯心主义方法论的代名词,从而不断被批判,随着思想下行、通俗化,被贴上“教条主义”的贬义标签!
通俗的“形而上学”与井上哲次郎的翻译关系不大,是哲学观点的内部斗争使然。
哲学里的“形而上学”也叫“第一哲学”。

亚里士多德划分学科的时候,把人类的知识分为三部分,用大树作比喻:第一部分,最基础的部分,也就是树根,是形而上学,它是一切知识的奠基;第二部分是物理学,好比树干;第三部分是其他自然科学,以树枝来比喻。

形而上学的主要分支为:

1. 自然哲学 (Natural philosophy)
自然哲学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前身,主要是思考人面对的自然界的哲学问题。包括自然界和人的关系。人造自然和原生自然的关系。自然界的最基本规律等。

2.本体论 (ontology)
主要探讨存在的本身,即一切现实事物的基本特征。

3.宗教哲学(Philosophy of religion)
宗教哲学可以简略定义为:一门对于宗教现象及问题进行哲学思考的学问。这里所谓的“哲学思考”,更主要地是从方法或方法论意义上讲的,意指:争论、分析、辩证推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等。

4. 精神哲学(Philosophy of mind)
精神哲学(或心灵哲学)是研究精神,以及心灵与肉体的关系(称为"精神–身体问题." )的哲学 .

5. 知觉哲学(Philosophy of perception)
研究知觉的精神过程和符号系统。

以上部分信息选自网络:https://www.163.com/dy/article/FVRHH5IC0541ACOU.html

https://www.rolia.net/f/0/p3123008

国际元物理学院有关元物理哲学概论课程将就以上元物理哲学进行学术研究。

汉语字的“元yuán ㄩㄢˊ”意为 “ 头、首、始、大”,例词如:凶,首,旦,年,勋,帅,状(科举考试第一名)。 也有“基本”的意思,如:单件,气(精气,根本)......

“metaphysisc”的汉译问题的讨论其实不限于翻译问题,还有哲学问题,历史问题,语言问题,文化问题等等。

“physics(物理)”源自希腊语“phusikê”,意为对“自然”的认识。“nature(自然)”一词源自拉丁文“natura”,其本义为“出生”,引申义包括“事物的过程;自然的特性、结构、质量;宇宙”。自15世纪末以来,“physics”一词开始用于描述自然现象的科学研究。

由此可见,对“physics(物理)”一词现代人多偏于认为是科学研究。然而,“科学”作为一个具体的概念,从学术历史上来看是从“自然哲学”发展而来的,而现代人今天熟知的“科学”和“科学家”概念则仅在19世纪才开始普及。

“自然哲学(natural philosophy)”是“科学”一词出现之前对科学研究的常用称呼,当时研究的对象是“自然造物”。当以纯粹的演绎推理与归纳方法认知现象时,人们是用“自然哲学(natural philosophy)”来解释自然现象的。

从17世纪开始,笛卡尔发表了《哲学原理》,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Philosophiae Naturalis Principia Mathematica),科学(science)的概念(源自拉丁语“scientia”,意为“知识”)开始取代“自然哲学”的地位;“physics”就逐渐被赋予了今天的含义(参见Petit Robert词典)。

“metaphysisc”一词翻译为“形而上学”有译者的哲学观点和对汉语和文化的认知,但从文字历史而言,“metaphysisc”直译为“元物理“或”元物理学“会较忠实于原意。

欢迎喜欢研究 ”元物理学“的朋友参加加拿大銀青大学国际元物理学院有关元物理哲学概论课程。

课程查询电话:6047107389

电邮:office@veuniversity.online

曾庆彪的《市场学》读本与“新零售”概念

       最近,应“未来生物”温哥华团队的邀请,参加了他们的一次企业和产品的推广活动,在简介公司发展历程里,提到”新零售“阶段的启动,作为研究商企的学者,就顺着聊一下这话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消费需求的持续升级,“新零售”这一概念逐渐走入大众视野。中国互联网商...